4月1日傍晚,一辆120急救车从奉贤区某医院疾驰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车上是一个三口之家,5岁的男孩痛苦不堪,他的皮肤好像烫伤一样起着一个个大水疱。等在急诊室的是新华医院皮肤科冯晓博副主任医师,他迅速地接诊了这个孩子。
原来在120运送之前,这家医院的一位医生就曾紧急联系新华医院皮肤科,说他们收治了一名罹患皮肤疾病的重症患儿,希望转院。皮肤科门诊负责人梁键莹在仔细询问了患儿的基本情况后,立即同意接收,并告知冯晓博医生在急诊等候。
“院际间的危重转诊往往是最重要的生命通路,如果是从封控小区来,我们都做好了应急预案,重症必须救,不能耽误。”新华医院皮肤科主任姚志荣说。
冯晓博医生在体格检查过程中看到,孩子的头面、躯干、四肢皮肤均呈可怕的暗红色,覆盖的大部分表皮竟已泛黑,随即可以撕脱,下颌、腋下、阴囊皱褶部位的皮肤已经形成水疱及糜烂面。“虽然这个孩子皮肤症状与烫伤很相似,但却不是烫伤,而是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这是什么病?
怎么会得的?
5岁的孩子间歇性喊着痛,抱着他的爸爸怕弄痛了他,只能尽可能手臂不用力地托着,一旁哭红眼的妈妈手上一叠病例记录着这几天的看病经过。细问病史,父母讲述了这个过程:
3月29日,孩子出现了喉咙痛,随后有点发烧。爸爸妈妈觉得这可能只是普通感冒,就给孩子吃了一粒家里的头孢类抗生素。不多久,孩子觉得皮肤痒且红。又吃了一粒头孢后,体温仍不下降。父母就带着他前往附近医院的发热门诊排查,最初皮肤的症状不是很严重,在核酸检测排除新冠后,医生开了点抗过敏的药就让回家了。没想到,孩子身体躯干上的皮肤开始起水疱,进展的速度很快,且发烧依然在持续。
再次赶回医院就诊后,接诊医生觉得情况严重,需要立即转诊。但是难题摆在眼前,这个患儿家庭来自封控小区,且小区内有检出阳性感染者。经过院际间的紧急沟通,接到信息的新华医院皮肤科值班团队立即启动预案,向医务部、科主任、门急诊大组长、病房主管医师、护士长汇报情况,大家第一时间迅速响应,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4月1日晚,患儿在完善新冠核酸筛查的同时,进入皮肤科应急隔离单间病房接受规范性的专科治疗。4月2日,孩子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没有进一步进展。孩子和家长的核酸检测报告也为阴性。
.png)
属于“药物性皮炎”,尽管发病率不高,但起病急、发展快,若不及时施救会造成电解质紊乱、循环衰竭、肝功能受损等,且文献记载有25%左右的致死率。根据新华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经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必须要与时间赛跑,对症治疗后才能转危为安,减少后遗症。
姚志荣说:“这个孩子的病是单独由药物引发的,还是合并有其他疾病,还需要进一步检查诊断。”他提醒在封控期间,不应小看或忽视轻微的症状,更不能轻易服用自己不曾用过或很少吃过的抗生素,以免小病变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建立于1958年,是我国儿童皮肤病学的开创单位。新华医院皮肤科以儿童皮肤病诊疗为突出特色,兼顾儿童与成人全面发展,既往年门急诊近50万人次,年出院千余人次。历来承担着急危重症与疑难皮肤疾病救治的重任,也是上海地区为数不多的、数十年来保持全年365天24小时医生线下接诊的综合性皮肤科。2012年,学科获批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7年获批为“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并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皮肤科医护员工在党支部书记兼科主任姚志荣教授的带领下,众志成城,与新华医院全体同仁们一起,团结一心:坚守临床一线、保障医疗安全;积极响应号召,支援抗疫一线。践行医者誓言,共同守护上海这座城市,守护人民健康。